Friday 13 May 2011

513


以下報導是很久以前的,這個風波也過了一陣子...不過在這個值得令人反思的日子,我還是想要拿出來再講一講...我們三大民族本來就相親相愛,就是一些有心人士在煽動...
———————————————————————————————————————
在“513事件”遭“神话”了整整38年的今日,学者兼民权工作者柯嘉逊试图还原1969年“513事件”的真相,为这个困扰我国各族人民38年的历史事迹去神话。
发生在1969年5月13日的“513事件”38年来被官方定论为“种族冲突事件”,柯嘉逊(右图)根据史料挑战这项说法。他根据英国解密史料分析出,这宗困扰改变我国政治生态的历史大事件并非一起种族冲突事件,而是一起巫统精英策谋的政变!
鉴于官方说法已经站不住脚,马来西亚人民之声(Suara Rakyat Malaysia,简称“SUARAM”)和柯嘉逊呼吁我国政府成立独立的“还原513事件真相”委员会,展开公开听证会收集目击者的口供和看法,还原这个历史事迹的真相。
柯嘉逊从伦敦西郊克佑区(Kew Gardens)的公共档案馆发掘了一批解密文件;这批解密文件显示,“513事件”并非突发事件,反之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目的是推翻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的政权。
柯嘉逊断然指出:“马来西亚1969年5月13日的种族暴乱,绝非多元族群社会中自发的种族暴乱。有关的撤销保密的文件清楚表明,发动这场种族暴乱是有计划的行动。”
配合“513事件”的周年日,马来西亚人民之声(Suara Malaysia,简称“SUARAM”)今日上午在隆雪中华大会堂,为柯逊博士新着《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举办推介礼暨举办“回顾513事件:独立后的种族关系与国家团结”讲座会,邀请柯嘉逊、学者兼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赛胡先阿里(Syed Husin Ali)和学者那卡拉贞主讲,吸引约120人与会。


赛胡先阿里符合柯说法
柯嘉逊指出,“513事件”是新兴马来官僚资产阶级推翻马来贵族阶层的政变;依照东姑阿都拉曼的说法,政变的主事人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副首相阿都拉萨(Abdul Razak)和雪兰莪州州务大臣哈伦依特里斯(Harun Idris),其同谋尚包括了在位22年的前首相马哈迪。
马来亚大学前社会学教授的赛胡先(Syed Husin Ali)和甘榜美丹事件研究学者纳嘉拉贞(S. Nagarajan)皆认同,“513事件”乃一起由巫统内部派系斗争所策谋的计划,甚于一起民间种族情绪高涨所引发的暴动。
1969年大选,联盟遭到自独立以来的一次最惨重的失败,它还甚至可能失去一些州立法议会的控制权。官方历史把在野党的游行庆祝视为“513事件”的燃火线,可是,柯嘉逊指出,许多观察家认为,在野党喜悦欢腾和大事庆祝,并不可能成为暴徒们行凶的借口。反之,制造暴动的很可能是图谋推翻东姑夺权的巫统领导人。
柯嘉逊引用1977年一名新闻工作者苏吉拉迪夫的话:“‘513事件’并不是自发的。它是经过快速精心设计的。这事件计划者的身份,还无法准确地说出来。不论它如何发生,“513事件”是针对东姑阿都拉曼的一项政变。虽然他继续担任首相兼巫统主席,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其实,东姑从此大权旁落。”
 柯嘉逊在书中指出,到了1969年,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引起工人和农民以及一部分中产阶级的不满。在求职与受教育,获取奖学金和执照方面,国家所采取的歧视性政策,令他们感到不满。

原本在马来西亚政治前景中占优势的联盟,他们在1969年大选中显得黯然失色。巫统至高无上的权力被认为已受到威胁。这一切等于给官僚资产阶级发出讯号,应以“马来人具主导地位”的名义,进行夺取政权的计划。
柯嘉逊是在其新书《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左图)中作出上述披露。他在书中把“513事件”喻为“关键性的政治起义”。他指出:“它改变了马来西亚政治史,确保新兴马来资产阶级的崛起,并通过‘新经济政策’,巩固他们的政治势力。”
鉴于“513事件”的官方说法已经为英国解密文件动摇,且在“513事件”发生以来政府从未正式对这段历史展开深入的研究,人民之声执行主任叶瑞生、柯嘉逊和赛胡先皆呼吁政府成立“还原真相委员会”,趁当时的目击者尚健在,就这起冰封的历史展开深入的研究。赛胡先也呼吁政府公开官方文件,助人民辨明真相。
柯嘉逊是人民之声的理事,他曾于1987年“茅草行动”期间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445天。获释后协助成立人民之声,随后参政并于1990年获选为八打灵再也区国会议员。柯嘉逊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士,后在同一所大学考获博士学位,他目前是新纪元学院院长。


“513事件”影响深远
官方数据显示,1969年5月13日国内骚乱期间,有196人丧失生命,180人被枪伤,259人被武器所致伤。根据“国家行动理事会”的报告,9,143人被逮捕,其中有5,561人被控上法庭。在暴乱过程中,6千人无家可归,至少有211只车辆被毁坏或损坏,而753所建筑物被大火烧毁或损坏。
柯嘉逊在书中指出,当时国际通讯记者所计算的死伤人数远远超过上述数据。他也说:“当局刻意把受害者属于哪一种族的事实掩盖起来。但是,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受害人是华人。”
 “513事件”长期以来因涉及种族冲突,被编为社会议论的禁忌,我国官方历史书仅简单交待该起事件为“种族冲突事件”,没有多加阐述,以致“513事件”38年来皆作为“种族冲突”的符号存在着。柯嘉逊的新着,进一步验证了民间传送的另一个版本的历史:“513事件”实则是巫统内部斗争所引发的政变。
根据柯嘉逊的观察,种族暴乱发生后,政权更替一事是那么迅速和深入:国家行动理事会开始操作,新兴马来统治阶级权力直线上升,完全控制了整副国家机器,包括警察和武装部队。此外,解密文件也显示,国家在种族暴乱刚发生不久,就紧锣密鼓地策划70年代和80年代具争议性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并冠以新“马来议程”的名堂。
政府在“513事件”后制订为期20年的新经济政策(1971-1990),其两大目标为重组社会与消除贫穷。新经济政策结束后,国阵政府在1991年6月公布“国家发展政策”(1991-2000),以取代新经济政策,强调经济平衡发展,基础工业多元化,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虽然新经济政策的20年期限结束了,它仍是一个塑造今日马来西亚的政策,甚至可说是塑造马来西亚人生活、经济、政治的最重要因素。新经济政策向来被视为“土著至上”的经济政策,让马来人土著享有巨大优惠,扶持马来资产阶级。
近年来,土著特权以“土著仍旧落后他族”之名扩大至所有与政府有密切关联的领域,银行业以土著股权为准绳挑选指定律师楼便是一例。此外,自从“513事件”发生后,每当大选来临而我国的政权的现状遭受威胁时(如1990年大选、1999年大选),“513事件”就被亮出,恐吓人民一旦国阵政权或马来人地位被动摇,“513事件”便会重演。
这起骚动,俨然国阵稳住政权的秘密武器。还原“513事件”的真相,有助于破解“必须维持现状,才能维持国家稳定”的迷思。

Wednesday 11 May 2011

消極分子

我不喜歡社會上的消極分子!
我討厭有人說,不管有沒有行動結果還是一樣...
他們就像是癌細胞那樣,不斷的往外擴散不斷地蔓延...
一直到形成腫瘤...

無知的消極分子...
他們從來不會知道自己的消極可以害死一個國家...

是什麽特質使一個年輕人看起來像年輕人呢?
我認為是實現夢想的決心與能力...
因此啊
不積極、悲觀的年輕人,我覺得他們也許根本沒有資格當一個年輕人...

Wednesday 4 May 2011

無聊的異想天開:如果高歡和宇文泰交換身份

東魏和西魏,在不同的領帶下發展出叫了截然不同的國風。
從東魏的高歡說起:高歡的政權主要依賴六鎮流民,在國家行鮮卑人的政權,既是壓制漢人的政權。但高歡是漢人,漢人怎麼能壓制漢人呢?於是,高歡只好認自己為鮮卑人,自稱是勃海大族高氏的後代,認高敖曹為族叔,讓自己的長子行族孫禮。
另一邊,東魏的漢民眾對西方宇文泰行西周禮制和南方梁武帝制禮作樂非常嚮往。為此,高歡又得行各種措施爭取漢士族的信任,作為支持自己的第二力量,以免漢民眾和漢士族聯合抗高氏勢力。
為了收買兩邊的人心,高歡必須不停地給兩方都受到好處。但要讓某一方受到好處,另一方則會相對受到委屈。高歡只好用勸解的方式來緩和鮮卑人和漢人的衝突。高歡一心只想立國和專心對付外患,不惜犧牲自己的治國理想。他放任鮮卑勳貴對漢民的貪暴,也寬容貪污的文武百官。一直到與宇文泰大戰後局勢穩定時,才讓自己的兒子高澄出面立威,懲治貪污。
另一邊,西魏方面,高歡的死對頭宇文泰基地--關西,基本上是民貧兵弱,無法和高歡相比,直到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後,西魏的政治才稍微有起色。宇文泰不像高歡,有六鎮流民和魏國朝臣可以使用。若要擴大自己的實力,只能竭力爭取漢士族和漢民眾作為自己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力量。
宇文泰本是個宇文部酋長,後來宇文部加入鮮卑部落聯盟被鮮卑化。由此推算,宇文泰也算是個鮮卑人。一個鮮卑人要得漢人民心,總不能用鮮卑人的政權啊,這也就表示宇文泰建立的政權,一定要力求漢化才能讓漢人人心服口服。為了實行精神上的漢化政策,宇文泰重用蘇綽,令他依周禮制定官制。
從表面上看來,大家似乎都認為宇文泰的處境比高歡差,因為高歡的的擁護者是與自己有同樣立場的六鎮流民,且朝廷掌權的大臣都是自己的部屬;而宇文泰的擁護者是與自己有同僚關係的,他們還是保持相當大的勢力,不能給宇文泰更多的助力。
宇文泰的建國之路似乎比高歡還要艱辛許多。但在我看來,宇文泰面對的壓力其實比高歡還要輕鬆,這是因為宇文泰的建國政策已是非常明確的、是很積極的,而高歡的政策就相等於見風使舵的人,看到什麽風來了再用什麽政策去應對,與宇文泰的態度相比之下,是稍顯消極。
高歡爲了立國,對任何事情都抱持忍耐的態度,心想只要挨過這一段時間,先立國了,以後的事情再慢慢談。但是也就是這個忍耐的態度,反而令自己陷於兩難,甚是痛苦。尤其鮮卑勛貴壓軸漢人,高歡難道不心痛嗎,但他除了勸解以外,又能做什麽呢?再說文武百官貪污一事,高歡又怎會沒有看出問題,但是高歡能夠懲罰那些官臣嗎?他不能。因為高歡最擔心的就是失去自己手中當下擁有的力量,一旦失去了其中一支,高歡就會失敗。因此,高歡唯有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撐著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還要憂心宇文泰和梁武帝的威脅。你說,他能不苦嗎?
反觀宇文泰,他一開始就不擁有什麽勢力,他不必像高歡那樣害怕自己失去手中的力量;宇文泰要做的,只是盡力去爭取他所欠缺的權力。在政權方面,宇文泰有蘇綽的輔佐,自然是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事情。在兵力方面,梁國和高歡也顯然不是宇文泰的對手。因此我認為,宇文泰是沒有什麽事情要憂心的,他要做的只是一點一點的擴大自己的藍圖,一步一步地發展自己的藍圖。與高歡相比,宇文泰顯得多麼的正面和積極啊!擁有的人害怕失去,一身輕的人反而活的瀟灑自在。我想,這就是高歡和宇文泰不同之處吧!
高歡是胡化漢人,宇文泰是漢化胡人,這種巧合真的非常有趣。讓人忍不住去想,如果高歡和宇文泰交換身份的話,那究竟會呈現出什麽局面呢?如果東魏的高歡和西魏的宇文泰私底下做了一個協議,到對方的地方去當領導,結果會變成怎麼樣呢?真的讓人感到非常好奇!且讓我們來試試看,就把時間點定在魏帝投奔到西魏之後吧。
首先,我們知道雙方交換以後,宇文泰不需要像高歡那樣把自己胡化,因為他本來就是鮮卑人。所以在東魏,六鎮流民理所當然的還是會支持宇文泰;另一方面,高歡也可以輕鬆地贏取關西一帶漢士族的信任。至於東魏的漢士族,由於宇文泰行鮮卑人政權,所以沒有人為東魏的漢士族和漢民眾甚遠,因此漢民眾很有可能都會投奔到西魏的高歡那裡。然後東魏和西魏依然對立,依然會戰爭。但是極有可能的是,高歡所在的西魏由於缺乏兵力和戰術,根本就不是宇文泰的對手。再這樣推想下去的話,恐怕又是另外一個五胡亂華的故事了……


   發生過的事情已是定局,再去揣測任何的假設也不會帶來改變。但通過這樣的異想天開,我才突然發現,高歡和宇文泰兩者的特殊地位的政治在歷史上是非常有決定性的!若不是因為他們處於身不由己的情況之下,也就不會生出那麼有突破性的政策。若沒有那些突破性的政策,東魏和西魏終究只是在重複五胡亂華裏面搶來搶去的把戲而已,又怎麼能奠定出隋朝的開國條件呢?

      人們常說,亂世出英雄。我看南北朝五胡亂華亂了那麼久,雖然出過一些人才,但卻沒有見到什麽可以和春秋時代東漢末年相媲美的大英雄。不過自從看了高歡和宇文泰這兩位活在尷尬時代卻巧妙闖出弱勢的傑出領導者後,我反而相信,“投錯胎”才會成英雄!